“我国黄金市场发展的中国特色论”课题研究之三
我国黄金市场的五大特色(下)
文章来源:28365365打不开撰写时间:2018-02-22作者:北京黄金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刘山恩
我国黄金市场发展的中国特色总的来说有五个方面:速度居全球之冠、多元市场体系、交易模式创新、有旺盛实金需求、渐进开放。
2002年~2016年,我国黄金市场交易量全球占比变化图
2002年~2016年,上海黄金交易所交易量(单向)及增长率变化图
2004年~2016年,商业银行OTC黄金交易市场交易量(单向)及增长率图
2008年至2016年,上海期货交易所黄金期货合约交易量(单向)及增长率图
2010年至2016年,黄金投资需求占比的国际比较图
制图/张宗伟
一个有旺盛实金需求的市场
没有黄金交易需求的黄金市场是件怪事,但认真思考后发现,这却是一个现实。伦敦、纽约、苏黎世是当今三大骨干市场,支撑起了当代黄金市场体系结构,而这三大市场有真实的黄金交易需求吗?
就伦敦而言,英国没有黄金矿山,也没有很强的加工业,所以没有很大的实金交易需求。其交易的主导产品是“伦敦金”,这是一种纸黄金。
就纽约而言,美国虽然有黄金矿山,但美国生产的黄金并不主要用于加工消费而是出口。所以,美国黄金市场主要交易的是期货合约,是用于市场风险管理,而不是黄金交易需求。
就苏黎世而言,苏黎世虽是全球黄金物流中心,交易的是黄金,但瑞士既没矿山又没有很强的加工企业,只是一个黄金流转站,也没有真实的黄金需求。
东京、新加坡、中国香港这些区域性的黄金市场,也没有大的、真正的黄金需求交易。从这一点上看,我国是一个非常另类的市场,是一个有旺盛的实金需求的市场。
首先,我国从2008年开始就已是全球黄金生产冠军国,现已连续保持了11年。2017年,我国黄金产量517.49吨,是全球黄金产量唯一超过500吨的国家。
其次,我国已超过印度成为加工业用金全球第一,2017年黄金首饰加工用金696.5吨,已形成了全球最大规模的黄金首饰加工业。
再其次,我国已是全球最大的黄金需求国,2017年为1089.07吨。
另外,我国还是全球最大的黄金进口国,每年进口量已突破了1000吨,2016年为1100吨,为当年全球总供应量的24%。我国2014年、2015年和2016年黄金出口仅占进口量的16.28%、8.84%和6.6%,绝大多进口黄金沉淀下来,成为国民拥有的财富。
所以说,我国黄金进口量的增长是建立在我们内需的基础之上的,这也是我国黄金市场发展的特征之一。
由于我国黄金市场有旺盛的实金需求,所建立的35个地区黄金物流网络覆盖了全国。全国设立了60家主板、2家国际板黄金交割库,在我国境内都可以方便地进行黄金交付,从而使我国面向一般民众的小金条及黄金制品等投资品需求已跃居世界之冠,在2017年达到了276.39吨。
现在,黄金需求一是消费需求,二是投资需求。在上个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由于黄金非货币化的推进,80%的黄金需求是用于首饰制造,投资需求压缩到10%左右。
新世纪以来,随着美元危机加深,特别是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后,黄金的价值显现,黄金在金融市场中日益活跃,其投资比重上升到了34%不到,而我国已经实现了黄金商品需求主导向黄金投资主导的转变。2016年我国黄金商品需求比2010年增长了66.23%,而黄金投资需求增加了160.78%,占需求总量中的比重增长26.79个百分点达到了61.7%。
当前,实金交易中更多地具有了“钱”的特征,这就给黄金市场的发展和管理提出新课题,发展特别需要创新,因今天已不同于过去,而未来也将不同于今天。
在黄金市场发展的转折关头,国际黄金市场进步滞后于我国,从总体看国际黄金市场的黄金投资需求占比上升了10至20个百分点,但一直还没有改变黄金商品需求主导的局面,而且近年来黄金投资需求占比还有下降,现在黄金商品需求与黄金投资需求占比之比大体为6比4,而我国黄金市场是4比6,有着明显的差距。
我国黄金市场已是全球最大的黄金需求市场,并率先成为黄金投资需求主导的市场。
一个渐进开放的市场
我国对黄金实行管制具有传统,所以黄金市场现在还不是一个完全开放的发展环境,但因30多年改革开放的推进,已使我国国内经济的市场化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所以即使是黄金市场还没有对外完全开放,但在国内管制已极大的弱化,竞争已经出现,所以我国黄金市场不是在管制的环境中发展,而是在一个竞争不完全的环境中发展的,是一个渐进开放的市场。所以,管制与开放的平衡是我国黄金市场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的问题,这个问题的核心即如何把握开放的节奏?
我国黄金市场发展路径与一些行业以开放促进发展不同。而是先发展再开放,无论是发展还是开放皆以我为主,这也是我国黄金市场发展所表现出的不一样的风景。我国黄金市场的开放不完全是“请进来”,而且还包括了“走出去”。也就是说中国黄金市场的开放是在已有相当的“资本”之后的开放,所以,与国际黄金业者对话时已有相当的话语权,因为中国黄金市场发展已从学习借鉴到创新探索逐渐积累了经验,具有了中国特色,而引起了国际的关注,中国黄金市场已成为国际业者观察、学习、研究的对象,所以才有了施安霂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讲演。
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黄金市场发展之路使中国黄金市场的国际化,在“请进来”的同时已开始“走出去”,并且不仅是外商的引入,还有我们的资本和规则的输出,是中国黄金市场的国际化,而不是被国际化。在这期间,我国黄金市场国际化发生了一下三个标志性事件:
——2014年在上海自贸区推出上海黄金交易所国际板,对此,我们看到的是上海黄金交易所扩大开放,开辟了一个对外的窗口,但更为重要的是,向世界推出了在伦敦、纽约两大黄金市场之外的又一种交易规则。市场之间的竞争从表面看是交易规模的竞争,但如没规则的独立性,所有的规模增长都是为他人打工,所以本质是市场规则的竞争。2014年上海黄金交易所国际板推出拥有40家国际会员,其中外资会员24家,中资会员16家。到2016年已发展到67家会员。2016年国际板完成黄金交易3991.84吨,完成交易额1.087万亿元人民币,但同比2015年分别下降16.73%和4.51%。
——2016年上海黄金交易所推出了以人民币定价的“上海金”,为全球黄金投资者提供了一个以人民币计价交易和衍生品定价的黄金基准价,已有26家包括国外大银行、券商、用金企业和产金企业成为第一批会员,当年成交569.19吨,并且已授权迪拜黄金与商品交易所开发离岸人民币计价的黄金期货合约以“上海金”基准价计算。这是在我国“一带一路”倡议下扩大人民币使用的一个实际成果。
——我国商业银行已日益广泛地进入到了国际市场,成为国际黄金市场的重要存在。现在,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已成为伦敦黄金协会定价机制成员。2014年商业银行境外交易量过万吨,2015年又增长了34%,2016年持续增长12.23%,达到了1.58万吨。我国商业银行对国际黄金市场的日益广泛的参与,进一步加深了我国黄金市场与国际黄金市场的联系,形成了更加紧密的互动,这也是我国黄金市场国际化推进的反应。
我国黄金市场的发展之所以具有了中国特色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发展环境是渐进开放的。带来一个明显的好处是在我国黄金市场发展的幼年期得到了保护,给了国内黄金市场发展一个相对友好的发展环境,这对于一个幼小的新兴黄金市场的发展十分重要。因为在尚不具备国际竞争力时,而过早开放必然是国际竞争中的弱者,最终的结果不是发展而是灭亡。在我们改革开放以来已经发生了不少以开放求发展而结果是灭亡的案例,故我们并不反对开放,也不把开放视为万能,而认为保持开放的节奏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如果总结我国黄金市场的发展经验,对外开放的节奏性是重要的一条,以我为主的节奏性,使我国可以建立一个相对独立的多元市场体系,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有一个巨大的国内需求市场,有能力以国内需求支撑起多个交易平台,而一些缺少这一条件的国家不是不想建立多元化的黄金市场体系,而是没有条件而不能为,因而多元化黄金市场体系的建立是我国黄金市场发展的优势之一。
我国已建成居全球第一位的黄金场内即期市场;全球第二大场内远期市场;以商业银行柜台交易为代表的OTC市场也已有相当规模,并且创新诞生了询价交易市场,交易规模已过8000吨;2016年又推出了“上海金”,为离岸人民币提供了黄金交易基准价,从而创立了一个离岸人民币黄金交易市场。故我国黄金市场发展有继承,也有创新,也有发展,而深深地打上了中国特色的烙印。但这些成果的收获并不是发展的结束,而是一个发展新时期的开启。
一个多元的黄金市场体系
规模是市场地位的基础,话语权的要素,因而随着我国黄金交易量大幅增长,在全球黄金市场中的地位不断提升。我国黄金交易量在全球中的占比在2013年以前一直在3%以下,并不是国际上重要的黄金市场,只是有较快增长的市场。
从2013年之后黄金市场交易量几乎是以每年万吨的增长量增长,在全球的占比平均每年增长2个百分点以上。由2013年的4.52%上升到了2016年的10.83%,牢牢地坐稳了全球黄金市场的第三把交椅,而逐步拥有了国际影响力。
2016年全球黄金市场交易量排在前两位的是美国和英国,交易量都超过了10万吨,分别为17.89万吨和15.4万吨。近20多年来,英国一直交易量居第一位,只是在2016年才被美国超越,这是当今国际黄金市场的一个重要变化。近来伦敦黄金市场风波不断,看来已影响其发展,也会影响到全球市场,这是需要我们关注的。
2016年我国黄金市场交易量达到了6.29万吨,分别为美国纽约黄金市场的35.16%和英国伦敦黄金市场的41.38%,还不是一个级别的对手,故十万吨级交易量将是中国黄金市场下一个目标。但因在中国黄金市场交易量大幅增长的同时,日本、印度市场都持续萎缩,所以我们的进步更吸引了世界的眼球。我国黄金市场快速发展的价值是:从国内看黄金市场发展是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抓手,是实现稳定金融的必要一环;从国际看,中国黄金市场正在不断地超越,开始成为全球黄金市场发展的推动力,这就是中国黄金市场的世界意义。
我国黄金市场发展路径与国际黄金市场发展路径存在差异。国际化是专业化路径,即以一个市场主导一个国家的黄金市场交易。如英国在2016年以前一直是伦敦金银市场协会(LBMA)一花独放,没有场内交易市场;美国至今只有黄金远期场内合约市场,没有独立的实金市场,虽然美国是重要的黄金生产国;瑞士只有一个即期实金交易市场,并没有独立的远期市场。所以国际黄金市场发展进程是一个专业化推进的过程。
我国黄金市场发展并不是专业化,而是多元化,在不到十年间形成了多个不同形态不同功能黄金市场组成的市场体系。其中有以上海黄金交易所为代表的即期场内交易市场;以上海期货交易所为代表的远期场内交易市场;以商业银行柜台市场为代表的场外OTC市场。多元市场体系的形成极大丰富了我国黄金市场的服务功能,因而极大地扩大了参与者,故而多元化市场体系的发展是我国黄金交易量持续增长的重要推力之一,因为不是一个而是多个市场各自沿着自己专业方向进行市场拓展。故我国黄金市场发展的一个特征是多点开花:
2002年至2016年,上海黄金交易所交易量增长了973倍,由25吨增加到了2.435万吨;2008年至2016年,上海期货交易所黄金期货交易量增长了7.94倍,由3890吨增加到3.475万吨;2004年至2016年,商业银行场柜台OTC市场增长了3478.55倍,由1.1吨增加到3827.5吨。
1.上海黄金交易所
上海黄金交易所于2002年开业,起初定位于黄金商品交易市场,于2004年开始向金融市场转变,现在已经是我国金融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07年开始上海黄金交易所已是全球最大的场内即期交易市场,也是我国最大的黄金实物交易平台。上海黄金交易2002年开业时交易量仅为25吨,交易量攀上千吨台阶是2008年,为2230吨,2015年突破万吨,2016年更突破两万吨,达到了2.435万吨,比2002年增长了973倍。
2.上海期货交易所
上海期货交易所黄金期货合约2008年1月8日上线交易,成为我国黄金市场体系的一部分。在上海期货交易所黄金期货合约上线以前,我国黄金市场上的产品创新都是在即期市场完成的,因而上海期货交易所黄金期货合约上市开了我国黄金远期交易市场之先河,从而我国黄金投资者和生产者有了规避价格风险的更多手段,也进一步发展了我国黄金市场的服务功能,完善了黄金市场体系。在我国黄金交易平台上,上海期货交易所是运行最晚的一个,至今仅有10年的历史。
上海期货交易所黄金期货上线以后,交易量开始处于徘徊状态,2012年交易量比2008年还下降了23.91%,从2008年至2012年的5年里有3年出现负增长,转折发生在2013年。这一年交易量大幅增长了239.53%,一跃从千吨级跃升到万吨级,为1.005万吨,并从此进入了一个持续大幅增长期。2014年、2015年、2016年交易量分别增长了0.19万吨、1.335万吨和0.945万吨。2016年黄金交易量达到了3.475万吨,比2008年增长了7.93倍。原因分析是:2013年持续11年的黄金牛市结束,金价由涨转跌,在即期现货市场引起了“中国大妈”抄底抢金,而对于远期市场而言,则是使黄金期货合约交易风险管理功能突显,基于风险管理的需要黄金期货交易活跃。而市场内部的最大改革是推出连续交易,交易者有了更多选择,使用黄金期货合约管理市场风险更为得心应手,这也是2013年以后黄金期货合约交易量突破的一个重要原因。
3.商业银行OTC黄金交易平台
商业银行虽是2002年上海黄金交易所首批会员,并且现在已是上海黄金交易所的交易支柱,占有70%以上的交易份额,但是,其柜台OTC黄金市场是2004年以后才开始发展的。当年的交易量仅有1.1吨,2016年交易量3827.5吨,增长了3478.55倍,为当年我国黄金总交易量的6.09%,在这一历史时期商业银行柜台OTC市场在三大黄金交易平台中虽是交易量增长最快的,但是交易规模最小,交易仍是千吨级规模。
商业银行OTC黄金市场的交易量总的发展趋势是持续增加,但2011年由百吨级上升到千吨级之后已有5年时间仍没实现向万吨级的提升。2013年以后,上海黄金交易所和上海期货交易所黄金交易量都有了一个从千吨到万吨的数量级增长,但银行OTC黄金市场交易量由2013年2250.5吨增长到了2016年3827.5吨,仅增长了1577吨。
我国黄金市场交易规模扩张迅速的原因与我国特殊黄金市场形态有着密切的关系。从1993年至2002年我们用了十年的时间完成黄金市场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建立了上海黄金交易所以后并没有到此止步,但也并没有将上海黄金交易所建设一个大而全、无所不能的一个单一市场,而是用了6年的时间初步建成了一个多元市场组成的市场体系,正如2010年人民银行等6部委发布的《关于促进黄金市场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所指出的那样:“初步形成了上海黄金交易所黄金业务、商业银行黄金业务和上海期货交易所黄金业务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我国的黄金市场体系已涵盖了当今全球的所有的黄金市场模式。从国际看,社会是发展变化的,因而不断产生了市场的新需求而使供应呈多元化,因而市场也是多样化的,即以市场形态、功能、产品的差异化来满足需求的多元化。国际黄金市场的发展也正是一个不断满足需求而多元化的过程。但在一个开放的经济体制中,这个黄金市场体系形成道路是通过国际专业分工完成的,所以,每一个具体国家的黄金市场都是专业化的,由不同的国家专业化黄金市场组成一个多功能、多形态市场的国际黄金市场体系。从上个世纪80年代这个市场体系形成之后基本固化。而我国却走上了多元市场发展之路,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国黄金市场并非是完全开放的发展环境造成的。但十年河东、十年河西,我国多元市场发展路径选择在加强市场监管,实现交易透明的风暴劲吹的大势下而受到青睐。
实现交易过程透明、交易信息公开,防止诈骗和交易操纵故要加强监管,但监管并非万能,更多是基于自律。而自律也并非自愿,形成外部压力使每一个市场参与者都要守规矩是形成竞争机制的前提,而形成竞争机制就需要市场多元,因为多元市场体系比一元市场体系的竞争更充分,可给市场交易者更大的用脚投票的选择权。所以,有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又开始了黄金市场多元化的实践。
英国是场外即期黄金市场全球标杆,但现在已出现了场内黄金远期和场内即期交易市场;新加坡是一个场内远期黄金交易主导的市场格局,现在已开始推进实金即期市场建设,以建立东南亚黄金物流中心为目标;印度也在进行相似的努力而我国的香港已存在着一个有百年历史的即期场内实金交易市场,现在一个场内远期合约黄金交易市场也已开始运营。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这些国家和地区的黄金市场多元化的努力并非始于今日。英国场内黄金远期交易市场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诞生,但只维持到90年代,而香港远期交易市场已有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两次失败。现在黄金市场多元化潮流又卷土重来可能是因为从我们的成功中看到了希望,无意中,中国黄金市场的发展具有了国际黄金市场指示标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