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专栏>金势超评

走好资管净值化之路很关键

文章来源:28365365打不开撰写时间:2017-11-30作者:本报评论员 张伟超


  近日,由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联合发布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因强调打破刚性兑付,提出净值化管理要求而引爆整个金融市场,成为当前市场备受关注的大资管新规。

  征求意见稿的出台,不仅对银行、信托、证券、期货、保险资产管理机构等金融机构的资管业务带来福音,而且也对于整个市场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带来很强的规范和指导意义。

  目前,市面上发行的理财产品等各类资管产品的收益率远高于银行存款,由于发行机构依托自身信用或收益承诺,风险几乎等同于存款,形成了事实上的刚性兑付。而其背后,资管行业普遍存在多层嵌套、资金池、滚动发行等问题,让投资与资产无法一一对应,中介业务变身资产负债业务,资本金远远不足以覆盖风险,带来了不容小觑的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

  一方面,银行等金融机构可以通过资管业务包装将表内投资转到表外,规避监管要求,甚至通过多个金融机构转移,产生多层嵌套问题。更有甚者,部分金融机构为了获得更多的收益,将拿到的资产进行抵押甚至再抵押,形成杠杆效应,积累大量信用风险;另一方面,老百姓对银行等金融机构过于信任,风险认知严重不足,将理财产品的认识等同于普通存款,形成刚性兑付预期。

  今年7月,央行曾发布报告指出,资金池操作存在流动性风险隐患。在其看来,在资产管理业务中,通过滚动发行、集合运作、期限错配、分离定价等方式,资产管理机构将募集的低价、短期资金投放到长期的债权或股权项目,以寻求收益最大化,到期能否兑付依赖于产品的不断发行能力,一旦难以募集到后续资金,可能会发生流动性紧张,并通过产品链条向对接的其他资产管理机构传导。如果产品层层嵌套,杠杆效应将不断放大,容易造成流动性风险的扩散。

  更可怕的是,在资管产品同质化严重的当下,因为害怕拱手让出市场份额,没有任何一家金融机构敢贸然打破刚性兑付。此次征求意见稿则通过政策之手,解救了被刚兑绑架了的资管行业。

  打破了刚性兑付,金融机构只能以理财资金的运营管理能力来吸引投资者,投资者也会更加关注理财产品本身的风险属性。也只有打破了刚性兑付,理财业务才会回归资产管理业务的本质,风险和收益的市场规律逐渐显现出来,一个良性竞争,优胜劣汰的健康金融业态才会回归。

  征求意见稿不仅要对相关违规行为严惩,还将设立奖励举报机制,体现了监管层打破刚性兑性的决心,同时也首次明确了金融机构对资产管理产品应当实行净值化管理的要求,让投资者在明晰风险、尽享收益的基础上自担风险,从而指明了从根本上打破刚性兑付的方法。

  尽管目前资管产品的净值化管理还面临着诸多有待解决的难题,但是净值化管理转型的方向已经明确。对于任何一家资管机构而言,未来将转变为纯粹的资管产品,真正考验的是主动管理能力:控制杠杆、不乱嵌套、买者自负卖着有责。整个行业将对投资管理人能力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行业细分也将进一步加剧。

  近年来,在新兴的黄金市场上,黄金理财、积存等等预期收益型新产品、新业务不断推出,种类繁多,平台各样,带动黄金市场规模不断壮大的同时,也积累了不少风险。不论其业务是否划归资管业务,征求意见稿都为黄金市场相关业务规范发展指明了方向。

  尤其是,监管部门在资管新规中明确指出,金融机构应当做到每只资产管理产品的资金单独管理、单独建账、单独核算,不得开展或者参与具有滚动发行、集合运作、分离定价特征的资金池业务。但这在未来能否得到有效执行尚待观察。这种资金池业务对于包括黄金在内的金融管理产品而言,都是应该坚决杜绝的。

  总之,资管大变局已经形成,打破刚性兑付,净值化管理转型已成趋势。接下来,走好资管净值化之路很关键。

56.9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