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专栏>博士开讲

关于中国珠宝产业供给侧改革的思考

文章来源:28365365打不开撰写时间:2018-02-07作者:吴璠


  中国珠宝产业经历了30多年的迅速发展,伴着国际国内的宏观经济变化,中国的珠宝市场也从最初的卖方市场变成如今的买方市场;从不管什么货品摆进柜台就被抢购一空,到如今三四线城市都充斥着二、三十种品牌,商店柜台的售货员人数超过了进店的顾客;越来越“挑剔”的消费者常常货比多家后仍然空手而去;珠宝企业为了促销,各种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其背后显现的是大跃进式发展进程中积累的加工能力过剩、珠宝市场过剩、珠宝产品过剩等问题。自2013年的产业增长减缓开始,这三大过剩问题一直困扰、制约着行业发展。这也是业内响应中央号召提出的供给侧改革的根本原因。

  一个均衡的市场必然有供给也有需求。今年在内地市场考察的时候,我们发现内地的消费者变得越来越懂行了。因为,受教育程度更高、和互联网联结更为紧密、眼界更为开阔、更追求独立和自我、更为成熟和精明、同时也高度渴望更优质生活的“千禧一代”正成长为珠宝消费的主力军。据波士顿咨询预测, “千禧一代”在2021年占全国15-70岁城镇总人口的比例可达到46%。他们正在成为中国消费市场的主导力量和最有影响力的消费群体。与老一辈的消费者不同,他们更加慷慨、更愿意花超过预算的钱去购买和追逐高阶的产品、更丰富的购物体验、更健康的生活方式、更高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所以,市场变化、产品变化、营销变化,归根结底是消费者出现变化。其它变化都是表象,人的变化才是根本。新生代消费者的崭新消费观念正在颠覆着传统的需求和消费习惯,也对产业结构升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当我们考察市场的供给端——珠宝设计和生产环节的时候,我们注意到,一方面,珠宝设计的雷同和拷贝成为困扰优秀设计师和企业创新动力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部分珠宝企业仍在不断跟风,什么流行追什么,大批量的跟风生产导致消费者审美疲劳、供给过剩。如今的消费者两极分化十分明显。低端的消费者只对价格敏感,而中高端的消费者宁愿为并不十分精美的个人定制支付更高的价格,也不愿购买千篇一律的便宜产品。工艺品质、个性设计、高端体验也已经成为市场公认的、决定中国珠宝品牌和产品附加价值的关键因素。因此,现阶段的供给过剩类似于传统钢铁产业和纺织产业曾经出现过的问题,并不仅仅是“过剩”,而是过量低层次的生产和日益增长的高层次需求的矛盾,也称结构性过剩。所以,珠宝产业的供给侧结构性调整和转型升级迫在眉睫,也势在必行。

  我们也经常会和行业里的专业人士探讨此类的问题。其实,时尚领域是最难界定抄袭界限的。一方面,流行趋势一来,满大街都是相似的流行款式。一个爆款,改动一些局部,就很难说是完全拷贝哪个创意。所以,国际奢侈品牌的成功秘诀就是绝不跟风,永远走在创造流行的前沿。正如我们常讲“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另一方面,严苛品质,从整个产业链的每个环节都严控质量,追求产品和服务的极致体验。即使面对巨大市场和利益的诱惑,也绝不放宽标准或者随波逐流。这样的执著意味着放弃巨大的唾手可得的即时利益,也意味着不是每个企业都可以承担这样的成本和代价。随着竞争的加剧,未来的中国珠宝产业也将会出现和欧美国家的产业发展相似的趋势:大型优质品牌(企业)和众多小众特色品牌(企业)共生的局面。

  最近,国内一些著名的本土品牌寻求和国际品牌合作,或者收购国际品牌,甚至成立新的子品牌,冠以欧式的名称和欧式的设计元素,以达到结构升级的目标。因为工作的关系,笔者和国际尤其是欧洲的奢侈品牌以及高端品牌合作较多,国内的朋友也经常会找到我,请我帮忙推荐和联系国际的优质品牌资源。不同于早期一腔热血的盲目热情,现在我们也努力做到甄别哪些是有诚意并符合欧洲高端标准的合作意向。只有双方价值观一致,才能最终达成长期、优质、可持续的合作,从而形成引进来和走出去的良性互动和发展。

56.9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