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黄金市场发展的中国特色论”课题研究之二
我国黄金市场的五大特色(上)
文章来源:28365365打不开撰写时间:2018-02-09作者:北京黄金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刘山恩
我国黄金市场发展的中国特色总的来说有五个方面:速度居全球之冠、多元市场体系、交易模式创新、有旺盛实金需求、渐进开放。
中国虽为后来者,但黄金市场的突出表现,使施安霂希冀中国能为陷入危机的国际黄金市场提供方向指引。国际黄金市场历史变局为我们展现的全球视野,成为中国黄金市场与国际比较的模板。
我们通过比较发现,两者间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不是刻意而求,而是自然而然甚至是漫不经心而成。这是因为差异的产生是我们国家特有的经济和政治环境使然。
我们认识差异性的意义是要了解产生差异性的原因在哪里,是什么样的经济与政治条件在发挥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有制度自信。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现在的政治经济制度发挥了对黄金市场发展的保障作用。可以说,制度是我国黄金市场发展的要素,也是我国黄金市场中国特色的核心。
我国黄金市场发展的中国特色总的来说有五个方面:速度居全球之冠、多元市场体系、交易模式创新、有旺盛实金需求、渐进开放。
一个速度居全球之冠的市场
我国黄金市场发展速度居全球之冠。但我国黄金市场的诞生并没有像改革开放推进中的一些新生事物,转眼间星火燎原,席卷全国,而是蹒跚行走了10年。原定2001年开业的上海黄金交易所推迟了一年,到2002年10月30日才开业运行。对我国长达半个世纪的黄金统收专管工作体制,转向自由交易的市场化工作体制,中国人民银行慎之又慎,更何况作为黄金市场化的探路者——白银市场化改革之路不能称之为成功。因此,中国人民银行对于改革,首先是要实现黄金交易方式的平稳转变,而对黄金市场的交易规模可能并未有很大的期许。然而出乎意料的是,不仅完成了黄金交易方式的平稳转变,而且创造了一个发展速度居世界之冠的新兴金融市场。
2016年,全球黄金交易量达到了42.09万吨,创20年来的历史纪录,而2002年仅为19.25吨。我国黄金市场交易量(单边)2016年为6.2935万吨,是2002年的3269倍。2017年,上海黄金交易所全部黄金品种累计成交量5.43万吨,上海期货交易所黄金期货合约累计成交量共3.9万吨。我国黄金市场交易量增长速度是世界同期的25.26倍,而与国际各个主要黄金市场比较,增长速度也是其中最高的。
由于我国黄金市场交易量是以双边交易量计算,而国际黄金市场是计算单边交易量,为了方便比较,我们在本文使用的我国黄金交易量均为单边交易量数据。所以,与多数文献的数据存在差异。
从总体看,我国黄金市场交易量的增长无论是绝对数,还是相对数都是世界之冠。我国黄金交易量起点并不高,起步时月度平均交易量仅10吨左右。市场前5年的年度交易量也一直是百吨级交易规模,到2007年黄金市场运行第六个年头,才达到千吨级规模,为1180吨。
2008年,因上海期货交易所黄金期货合约上市,拉动我国黄金交易量大幅增加了近5倍(492.88%),达到了6996吨。而之后基本上仍是在千吨级徘徊状态,从2013年才进入了黄金交易量快速增长期,或者可称之为超长增长期,从2013年到2016年的4年间不仅交易总量有一个数量级的提高达到万吨级,而且年均净增长量也突破了万吨,达到了1.12万吨。这4年交易量净增4.48万吨,2016年达到了6.29万吨,仅次于美国和英国居全球第三位。
一个交易模式创新的市场
在上世纪70年代以前,黄金交易是以场外做市商报价模式当家,当时主要的国际黄金市场伦敦和苏黎世都是这种交易模式。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成功推出黄金期货合约交易以后,出现了竞价交易模式,从而形成了场外做市商报价交易模式与场内竞价交易模式并行的格局。这一格局确立后,40年以来没有变化。而是由我国改变了这一格局。
询价交易的扩张
2002年上海黄金交易所开业,作为一个场内交易市场,采用的自然是竞价交易模式。而2004年黄金投资市场开放,因而在上海黄金交易所推进从商品市场向金融市场转变的同时,商业银行柜台黄金交易也开始起步,因而场外做市商报价交易得以发展。但我国这一交易模式的发展从一开始就遇到了麻烦,这就是交易过程的不透明操作而引起的欺骗行为,而出现的一批民间的“炒金”公司的兴风作浪更把市场的漏洞推向了极致。对此,有关监管部门是警惕的,并坚守了红线。为此,2010年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委出台的《关于促进黄金市场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的解决方案是,上海黄金交易所基于丰富交易方式的目的,把做市商制度引入场内市场。
为此,2010年上海黄金交易所推出银行间询价交易。2012年又在上海外汇交易平台上推出了银行间询价交易,2013年又在这一平台上推出了黄金询价远期交易,从而实现了在这一交易平台上黄金与外汇管理的统一,即期与远期黄金交易的统一,黄金场内交易与场外交易的统一。黄金询价交易就是将银行间的场外交易按照规则要求在上海黄金交易所进行结算和备案。
上海黄金交易所询价交易实际在2009年就已推出,但开始反应并不热烈,所以询价交易也在不断地改进完善。现在上海黄金交易所询价交易已是仅次于竞价交易的第二大交易模式。2016年交易量(单边)8846吨,占其总交易量的36.33%,比2016年增长了72.83%,表明上海黄金交易所询价交易日臻成熟,中国将场外做市商报价交易制引入场内的改革取得了成功。
正是由于这一改革的成功,在中国没有形成场内竞价交易与场外做市商报价交易平行并存发展,而是场内交易包容场外交易推出了询价交易,提高了对场外市场交易不透明的监控,增加了市场的规范性。当国际黄金市场正在为场外黄金市场的透明度和规范性而大伤脑筋之时,我们已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上海金”的问世
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黄金市场便是美元一统天下,以美元计价的黄金价格是全球黄金交易的基础价,也是远期交易的衍生品定价的基础,而2016年上海黄金交易所推出了以人民币定价的“上海金”则打破这一局面。“上海金”推出的意义是在美元金价一统天下的市场中又有了一种新的定价标准,人民币金价也成为了一种交易基础,这一行为的本身就是对美元的挑战,这也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然选择。“上海金”现阶段还不能对“美元金”构成严重的现实威胁,但已迈出了有价值的第一步,是争取国际黄金市场话语权的正确选择。“上海金”是一个国际化的品种。
“上海金”的问世不仅是创新了一种黄金交易模式,其更大的意义是“上海金”是全球投资者可使用的可交易的人民币黄金基准价,而且是套保、租赁、衍生品设计的基准价,因而“上海金”金价的使用的拓展就是人民币使用的拓展,从而可以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有力的支撑。
创新是我国黄金市场发展的主题,之所以上海黄金交易所成为我国黄金市场体系的奠基者和运行的核心,并不只是因它的历史最久而可称老大,而是坚持创新,在创新发展之路上一直是先驱和引领者,而且也正是不断地创新积累而提高了我国黄金市场的国际声誉。中国黄金市场已告别了模仿而进入了创新发展阶段,不仅是交易模式,而且是市场运行与结构的方方面面,要形成中国特色是黄金市场发展的方向选择和历史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