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市场>深度

日升日落 看金本位的盛与衰

文章来源:28365365打不开撰写时间:2018-06-04作者:本报记者 谭向杰


  正是因为牛顿,英镑才打造成为世界范围内一等一的稳定和强势的货币,英国也因此拥有了比世界各国更先进的金融体系,国力日益强盛并开创了盛极一时的“日不落帝国”时代。

 

英国皇家铸币厂旧址。

 

  5月18日,中国驻英大使馆新馆舍房产交割仪式在伦敦举行。

  中国驻英大使馆刚刚买下的地块过去曾属于英国皇家铸币厂。1975年,皇家铸币厂“拆迁”搬到了南威尔士,该地块由英国地产商德兰西(Delancey)与LRC集团接手,并申请了改建规划。皇家铸币厂旧址拥有1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曾生产英国流通的硬币和贵金属纪念币,1975年前一直作为英国皇家铸币厂使用。旧址毗邻伦敦泰晤士河和伦敦金融城,区位优越。

  皇家铸币厂享有如此盛名要感谢它的一位老厂长,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科学家牛顿。

  1669年10月29日,未满27岁的牛顿,就已成为剑桥大学的讲座教授。1672年,30而立的牛顿又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院士,相当于中国科学院院士。之后,牛顿还当选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在中国就是中国科学院院长了,典型的英国版“学而优则仕”。

  1696年,牛顿50岁,在科学界如日中天的他迎来了职业生涯的最大转折。

  正值知天命之年的科学界“泰斗”牛顿,受其好友英国财政大臣查尔斯·蒙塔古的邀请,担任伦敦皇家铸币厂的厂长,主持英国货币重铸工作。

  17世纪的英国,假币泛滥。当时市面上流通的金银硬币很多还是伊丽莎白(1558年~1603年)时代铸造的。旧钱币磨损程度非常大,更严重的是,非法的剪钱和伪币大行其道,已经严重冲击着大英帝国的货币市场。英国财政部意识到,要避免国家破产,重铸新币势在必行。

  牛顿就是在这个时代大背景下,“跨界”出山,临危受命的。但是这个跨界步伐也太大了,作为自然科学家的牛顿已经功成名就,但贸然进入从未涉及的财经领域,也有可能一世英名毁于一旦。

  后来的事实证明,蒙塔古没有看走眼,跨界启用牛顿的决定太正确了。重铸新币改革日后成为英国经济改革的重要基石,牛顿也在这个领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成为英国“金本位制”事实上的奠基者。

  每天凌晨4点钟,当压制机开始启动时,牛顿已经出现在厂房了,夜班开工前他又赶回来监督,一周六天,每天工作16小时,从不懈怠。有一阵子他索性吃住都在工厂的宿舍里。

  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多生产新币是牛顿最关心的事情。为此,牛顿仔细观察制作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制定工作系统的时间动作分析表,找出在何处以何种方法可以加以改善。他发现如果压制机的冲锤运动与硬币工的动作相互配合默契,一个硬币工可以每分钟做55次的入料和取出。很快,擅长观察研究的牛顿就写满了几本记载铸币厂工艺的记事簿,对制造钱币的过程做了最详细的分析。牛顿在数学领域的极深造诣在造币中派上了用场,铸币厂生产流程大为通畅,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铸币厂效率的显著提高,使得牛顿很快成为铸币厂和财政部举足轻重的人物。

  在16小时工作之外,牛顿开始如饥似渴的研读经济学,向经济学家的方向发展。他不但求教于洛克、蒙塔古等人,还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研读经济学文献,之后开始撰写经济、商业和货币体制历史方面的文章,开始着手打造英国“金本位制”。最著名的一篇是《向上议院财税委员会阁下的陈述》,这一货币历史上著名的文献,为牛顿在财经界赢得了不朽的荣誉。

  1717年12月12日,英国财政部发布公告,禁止任何人按照不同于21先令的价格出售几尼金币。这一年,所有的银币退出流通领域,货币市场开始采纳黄金作为标准,开始了英国事实上的“金本位制”时代。

  可以这么说,正是因为牛顿,英镑才打造成为世界范围内一等一的稳定和强势的货币,英国也因此拥有了比世界各国更先进的金融体系,国力日益强盛并开创了盛极一时的“日不落帝国”时代。

  金本位制后来的发展虽然经历了一波三折,但逐渐开始为多国所采用,到19世纪70年代末,世界主要国家中,除了中国和印度仍然坚持银本位制外,都相继实行了金本位制。一直到1925年5月14日,英国议会才宣布通过金本位制。同日,国王签署通过了《1925年金本位法案》。

  金本位制作为近代货币的基本制度沿用到了上世纪下半叶。

  20世纪后半叶,金本位制崩溃,主要原因是美国作为世界新霸主,使美元与黄金脱钩。然而到今天,曾经的金本位制下存在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

  金本位制解体后,皇家铸币厂也逐渐失去了旧日的繁华和神秘。

  世易时移,21世纪初的今天,在地球的另一端,黄金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货币国际化的载体。在皇家铸币厂旧址上,中国驻英大使馆新馆舍将会拔地而起。正如中国驻英大使刘晓明在新馆舍房产交割仪式讲话中所说:驻英国使馆购置新馆舍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是新时代中国“世界梦”的缩影。新馆舍将成为伦敦地平线上的新坐标,成为新时代中国在英国的一张“新名片”。

56.9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