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论>珠宝

新时代下设计大赛的自我主题如何实现

--2017克拉钻戒国际珠宝首饰设计大赛设计论坛纪实

文章来源:28365365打不开撰写时间:2018-04-25作者:本报记者 张圆


2017克拉钻戒国际珠宝首饰设计大赛设计论坛现场。

 

  4月21日,一场“开门见山、不落俗套、具有前瞻性和批判精神”,主题为“新时代下设计大赛的自我主题的实现”的2017克拉钻戒国际珠宝首饰设计大赛设计论坛在深圳举办。

  该活动是罗湖时尚之夜系列活动中的第81场,分为嘉宾演讲及圆桌论坛两大部分。

 

嘉宾演讲各抒己见:多方视角下的设计大赛现状

  活动邀请南京艺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副院长郑静、宝创会联合创始人兼《宝创家》媒体总监吕小羽、深圳黄金珠宝研究所所长曹阳、DD品牌CEO兼创意总监(事业合伙人)熊兵、深圳设计周组委会办公室主任韩望喜博士、独立珠宝设计师罗晓梦为主题演讲嘉宾。

  郑静教授在演讲中尖锐地指出了目前国内大赛展品所存在的问题,作者们庸俗地理解了“中国美学”,只是在设计中加入了中国图案,这些图案并不具有当代性。此外,作者们对中国哲学思想、美学思想的了解不够深刻。郑静表示鼓励并支持TTF 继续举办珠宝设计大赛,他说:“要用中国美学精神引领中国珠宝首饰设计大赛,用中国美学精髓做中国珠宝首饰设计大赛的灵魂。”

  郑静在演讲中回顾了2017克拉钻戒设计大赛评选过程,他说尽管这届大赛评选因大赛主题有高度而遭遇了巨大困难,但是“中国美学”是大赛的灵魂,应坚持该主题办下去,为年轻设计师指引一条未来设计之路。他还认为,现在大赛众多,但没有吸引力有多方面的原因,缺乏一个具有“灵魂”的大赛主题就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这个主题难度很大,但这条路是对的,只不过我们暂时不知道怎么走。现在大家对主题的误读来自两个问题:一是庸俗化理解中国美学,容易等同于非遗工艺之类的传统中国样式,但那属于曾经辉煌的时代,不是现在的时代,不是今日中国美学;二是对中国的美学、哲学思想理解匮乏。”郑静说,“我认为中国美学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下,当代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理解。”

  吕小羽以《设计大赛是珠宝的修行》为题作了演讲,以从业12年的媒体人视角回顾了她过去10年在珠宝设计大赛上的见闻觉知。她指出,尽管这些设计大赛留下了很多震撼人心的作品,但大赛从传播文化内涵方面也有相当多的缺憾,这些缺憾主要源于主办方丢失了办大赛的公益心和初心造成的。

  “我们见证过TTF办的很多设计大赛,它们确实成为了瞩目的选拔设计师平台,这份坚持很难,向TTF致敬。在座的每个人都身在珠宝行业,行业需要每个热爱行业的人来推动它进步。说设计大赛是珠宝的修行,有些哲学意味,这场修行最重要的就是推动行业进步的初心。”吕小羽言辞恳切地称。

  作为企业方视角,熊兵直言不讳指出,现在有很多设计大赛是“劳民伤财、事与愿违”的,造成了一种坏风气——误导设计师以为单靠运气就可以成名获利。这种大赛的主办方一般随意聘请评委,专业性不够,对作品的要商业性还是要艺术性的要求也不够明确。

  熊兵认为,优秀的大奖赛应该具备以下几个要素:第一,有鲜明的主题;第二,确立作品所需要承载的文化内涵;第三,确保评委的专业性和公正性;第四,为作品确定明确的基调——倡导商业款还是艺术款。

  熊兵认为,对主办方企业来说,大赛目的应该是,通过大赛为企业找到好的设计师,获得一批优秀的设计作品,弘扬民族文化与国际时尚接轨,倡导原创文化,引导企业支持原创加大原创的投入,形成企业的良性互动。引导行业健康发展实业实现商业价值的最大化。

  熊兵称,企业应确保设计师的作品能贴合商业价值和市场需求,而正确举办大奖赛更为深远的意义是,刺激大奖赛推动行业的进步,领导企业确立“创意引领设计,文化创造价值”的理念,有利于企业增强产品的附加值,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同时还挖掘了国内优秀设计人才,为设计生产提供更加广阔的交流和合作平台。

  曹阳在发言中肯定了TTF生肖设计大赛深刻的生肖文化内涵。他表示,设计是产品的支撑点,没有设计,产品就没有生命;设计是带着镣铐而舞蹈的,既要满足艺术价值又要满足经济效益和消费者;设计文化指引与认同要“求新、求异、求变、求不同”。

  “消费需求是现在设计的主题,消费从‘需要’变成‘想要’。如何跟进了解市场,这是设计师要解决的问题。”他说,“如何创新则是另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从发现自我、认识自我到超越自我,要用熟悉的设计元素展现多端变化,先把握事物,再超越事物。恰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句诗一样,从云找水,依水找云。”

  韩望喜则从美学研究领域简短讲述了儒家文化——中国美学下的主色调珠宝文化。“首饰是人的巧思与自然造物的美妙结合,材质、精神、审美价值合为一体。设计的意义很美好,设计是把内心的想象力、对世界的洞察、对美的观察呈现出来,设计大赛比的就是心灵的境界高低。”他说。

  罗晓梦作为多次在大奖赛中入围或获奖的设计师代表发言。“当今设计比赛最为缺失的是创造力与影响力,前者是因,后者是果。”她阐释道,创造性不是简单的天马行空,而是对业内设计师更具有普适性的创意启发,或形成引领了业内创意潮流的产品。罗晓梦还指出大赛几大痛点。

  要么是沦为企业自身宣传所用,同质化严重,造成各方审美疲劳。要么是,出发点虽是鼓励创新,但深度不够,作品的意义在赛后没有得到延伸。罗晓梦尤其提出,业内主办的大赛虽能保证专业性和权威性,但圈子太小,不为业外所知。“目前确实缺乏真正有创造力,能出现在主流视野,并影响主流审美的大赛。”她说。

 

圆桌论坛达成共识:设计大赛应坚持选拔人才的公益心

  针对议题“泛滥成灾的珠宝设计大赛何去何从”,几位发言嘉宾在圆桌论坛环节提出了更为明确和犀利的主张。

  吴峰华简短回忆了10年前参与主办大赛至今的经历,总结了本届克拉钻戒设计大赛以“中国美学”为主题的经验与不足。

  当被问到设计大赛泛滥成灾的原因,吴峰华称这是行业发展的道路上出现的阶段性现象,但好的大赛不好办:拿TTF生肖设计大赛来说,强大的评审团队还需要在背后付出极大的深化作品创意的劳动。

  吴峰华还进一步强调了大赛的至高标准——创意和原创。他在现场展示了过往大赛中抄袭或类似的争议作品,指出设计大赛最重要的是创造力。用TTF走出国门的经验和教训鼓励设计师要有文化自信,要服务于品牌理念而设计,要坚持中国美学主张的首饰设计道路;提醒办大赛的主办方要有足够的国家高度,才能赢得国际设计同仁对中国首饰设计文化的尊重和瞩目。

  郑静回忆了自己青年时代参加过的国内外大赛,指出在2008年之后,铺天盖地的大赛具有权威性不足、大赛主题和评选方式落伍、赛后作品效益不够等问题。

  作为最早的一批中国首饰设计教育者,郑静还谈到,中国当代首饰设计教育逐渐走入了一个误区,即大家都在走艺术首饰的发展路线,忽略了设计应服务于生活、大众及市场。吴峰华对此表示认同,他认为院校教育和市场实践之间存在着巨大鸿沟。

  嘉宾们一致指出,大赛应以发掘年轻设计人才的公益心为主,大赛应该是行业的基础性平台,应由行业组织和具有公益心的企业举办。他们还指出,在国内,设计师的价值被低估,作品被贱卖,是导致大家不在原创上下功夫的原因,但设计师们应该对设计的价值抱有信心,设计一定是行业发展的驱动力,而大赛就是重要的承载平台,好的设计大赛能有效推动大众对设计价值的关注。

56.9K